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

Why MSN?

不知道曾幾何時msn變成我桌面右下角的常客,無聲無息,跟無時閃爍的網路訊號形成對比。

記得最早期的icq也風行過一時,那個時候最常聽到有人炫耀又交到哪個阿紗布魯國的網友,堪稱民間國際交流的濫觴。但是不同的是,msn卻早已滲入日常生活,演變成網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成為意識型態上或甚至實質上的象徵。不再像早期icq語言障礙成為最大的門檻,很多使用者因此視之畏途[1]。


這種情景有些似曾相似,有點類似手機的普及化。可以閉上眼睛想像所有口袋,背包裡有手機的人的頭上都被綁上長長的線。不論哪個時候,哪個地點,做什麼事,手機隨時都會響起。聽筒的這一頭總是在接電話的預備狀態,而聽筒的另一頭總是期待被接通。如是,公共場所瀰漫著一股詭異的氛圍。

多麼錯誤的期待

不可否認msn是個溝通的利具,但是就像雙面軔一般帶有宿命性的悲劇,也是使用msn的原罪:無法窺視的時間差。舉個例子:楞楞著盯著msn對話框下面時而出現,時而消失的"某某人正在輸入訊息"。重點已經不在有沒有回覆而是timing,使得這吊詭的一行訊息放縱得牽動著彼此的神經,在訊息經由太平洋的光纖繞過地球大半圈之前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,不幸地往往是屬於不好的那種。這種詛咒可以把堆得高高的骨牌瞬間抽掉一塊,人與人的關係致命的崩落,很不巧地也是無聲無息。

怪異的msn生態

怪異的msn生態不甚枚舉,狀態設定為其一。很多人都會偏好把狀態預設成忙碌或是離開,更猛的就直接設離線,賊頭賊腦地先看看名單上有誰上線再決定要不要現身。這讓我想到搶救雷恩大兵的第一幕,Tom Hanks在搶灘之前在掩蔽處先用鏡子確認敵人的人數和位置,相對在msn上只差沒有槍林彈雨和到處找尋段臂的傷兵,但卻感覺得到一股微微發顫的焦慮。一旦預設成上述狀態,你永遠不知道對方不回你是因為真的在忙或是離開電腦前面,藏鏡人的最高境界不過如此。

id 為其二。大多數人都會定期更新自己的id,以便於反應自己的生活近況或是體認。但是有些id是特地寫給特定對象看的,或帶有其目的性,並非所有人都會產生預期的迴響。不幸的是名單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,所以有得時候造成雞同鴨講,看到黑影就開槍的情形。例如說,我在id上寫著"喜獲麟兒,可喜可賀"表示祝賀之意,偏偏有人就會覺得我搞大別人肚子,不多,四個有兩個,剩下的兩個問麟兒是什麼。

[1]早期icq需要英文註冊,溝通語言也多為英文

沒有留言: